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黃芸新助理教授 /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副秘書長
近期,衛生福利部基於「健康台灣」政策方針,因應國人心理健康議題,推出15至45歲心理健康方案,為該年齡層的國人提供每人三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治療機會,協助民眾初步處理困擾並評估是否需要長期的心理支持。
促進全民心理健康是一條長遠的路,在這樣的開端之後,接下來我們又可以怎麼走呢?佛光大學心理學系致力於推廣全民心理健康,並持續關注該政策的發展與影響。
近日,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學者團,受邀與衛福部官員面對面會談,表達對於心理支持的長期性思考,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國人的心理支持系統。
參與本次會談的官員包括衛福部林靜儀次長、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心理健康司專委洪嘉璣等;學會代表則有理事長楊啟正教授(政治大學心理系)、秘書長吳治勳教授(政治大學心理系)、副秘書長林姿伶教授(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和副秘書長黃芸新教授(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等人。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孟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艾瑞克森催眠學會理事長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等專業人士也參與了此次會議。
其間討論到,在心理健康需求高漲的狀況下,臨床心理師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未來是需要加強臨床心理師的訓練量能及多元化的訓練機構,並增加臨床教育資源。為了維持臨床心理師的專業人力與品質,多元的訓練機構、臨床教師的增加,都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時,在青壯年之外,長者與兒童家庭支持方案,也是未來相當需要考慮的議題。此外,對長者及兒童的支持方案也是未來心理健康推動的重點。在高齡心理健康支持上,參考日本「青銀共居」的概念,讓有志於助人專業的高中生、大學生,有機會在恰當教學情境中,和長者進行各種活動,是減少失智、憂鬱等風險的重要措施。而在兒童領域中,衛福部提及未來將更強化學校與醫院系統的連接,讓醫療系統能夠更好的接住需要專業心理支持的孩子。學會還提出「孕產1000天」的規劃,為新手父母從孕期至孩子兩歲提供系統性的心理支持,讓養育孩子變得更不孤單惶恐、更健康。
期待未來逐步落實這些提案,並且成為常態化的政策,讓全民、全齡的心理健康,都能獲得更多支持,沒有任何人被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