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心理學系

:::

最新消息|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師生於第6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展現研究實力-研究成果與SDGs接軌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黃智偉、周蔚倫、龔怡文、劉蓉果老師帶領約二十位大學部及研究生,於成功大學舉辦的第6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發表十八項研究,交流熱烈,並有五個研究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學生海報獎。參與學生表示,與國內外研究者面對面交流,不僅拓展學術視野,也深刻體驗研究過程的樂趣與價值;更有幸與日本學者交換研究海報作為交流紀念,體驗難得的跨國學術互動。

本次年會同時頒發全國心理學界研究生論文獎的最高榮譽——「楊國樞教授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論文獎」,本系碩士林子瑜同學(指導教授:劉蓉果老師)以碩士論文《自我掌控感在民間信仰儀式之中介角色:宗教資源假說之探索》榮獲殊榮。該研究著重華人文化脈絡下的心理機制,與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及 SDG4「優質教育」緊密相關,展現心理學專業與社會文化洞察力。

本屆獲得現場觀眾投票最佳學生海報獎的五個研究:

  • 黃曦巧、顧國馨、黃文順、周蔚倫,任務完成與否對記憶的影響。
  • 岑安立、黃致盛、劉佩瑜、陳雨彤、蕭孟婷、黃湘瑜、黃文順、周蔚倫,高齡刻板印象詞彙是否影響反應?探討刻板印象對行為的影響。(SDG10「減少不平等」)
  • 張尚云、陳亭儀、雷尚達、黃文順、周蔚倫,才不是隨便按分享的—真實性、趣味性和性別可能影響你的分享意願
  • 彭詠琦、趙堂𦇔、丁宏偉、黃文順、周蔚倫,文字誤導類型與圖片色彩對假記憶形成的影響
  • 項允柔、黃乘緣、林緯倫、陳怡婷,以純化轉化作業指標檢驗正念與認知彈性的關係。(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其他學生參展研究亦涵蓋神經科學、心理行為、正念、創造力、次級創傷壓力與心理成長等多元議題,與 SDG 3「心理健康」、SDG 4「教育」、SDG 5「性別平等」、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密切相關,展現心理學研究在社會、教育與健康領域的影響力。參展的海報作品:

  • 鄭凱恩 、 黃智偉,Exploring the differential regulatory role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types on methamphetamine induced behavioral sensitization in mice.
  • 潘靖怡、黃智偉,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n Morphine-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Facilitating Effects and Potential Neural Mechanisms.
  • 蔡宇桐、鄭凱恩 、 黃智偉,Nucleus accumbens shell and core modulate footshock-induced stress altering methamphetamine-induced behavioral sensitization. 
  • 李彊、黃智偉,Morphine-induced paradoxical effects and their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brain.
  • 劉凱旋、周蔚倫,探討不同閱讀前作業對閱讀行為及知覺廣度的影響-以眼動行為為指標。
  • 魏昀柔印具駱簡邑晟唐琪媛黃文順周蔚倫,正負向回饋對巴能效應之影響:探討不同性別與教育背景之可能差異。
  • 余翊祺、龔怡文,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次級創傷壓力與次級創傷後成長一情緒調節策略為中介變項。
  • 許雯媗、龔怡文,中文版次級創傷後成長量表之信效度研究:以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作為樣本。
  • 簡少宇、龔怡文,我國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之次級創傷壓力症狀向度結構:以DSM-5次級創傷壓力量表中文版驗證。
 

本系教師報告亦展現多元研究方向:

  • 黃智偉,Modulation of dopamine D2 and GABA systems to the ethanol-induced reward and aversion in behaviors and neural substrate.(SDG9)
  • 蔡葦諳、劉蓉果,情緒壓抑與婚姻品質:寂寞感的間接與跨期影響。(SDG3)
  • 劉蓉果、張仁和,華人家庭動態調查資料庫在心理學之應用。(SDG4)
  • 龔怡文,初探覺知的社會支持對次級創傷壓力與次級創傷後成長的調節效果一以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為例。(SDG3)
 

同一個周末,本系陳怡婷老師也帶領學生參加「2025正念助人學會研討會」發表三項研究,其中兩篇口頭發表:以身心覺察為核心的助人技巧課程成效研究(陳怡婷、許家齊)、正念認知與覺察的分歧:不同正念學習經驗的比較研究(陳怡婷、黃國彰),以及一篇壁報發表:正念特質五因素與不同創造力的關係(項允柔、陳怡婷、黃乘緣、林緯倫)。進一步推動 SDG3「心理健康」 與 SDG4「優質教育」 的實務應用。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師生以豐沛研究能量、跨領域合作與國際交流,持續在心理學各領域探索新知,不僅追求學術卓越,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接軌,展現學術研究與社會影響力的雙重貢獻。

 

會議第一天合影: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會議第二天合影:

這是一張圖片

林子瑜同學榮獲「楊國樞教授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論文獎」:

這是一張圖片

 

研究分享紀錄照:

學生與日本學者交流,並於海報場次結束時或邀請交換海報作為紀念: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圖片

獲得現場觀眾投票最佳學生海報獎的研究: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