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佛光大學 心理學系
姓名 | 王震武 |
---|---|
職稱 | 名譽教授 |
年度 | 論文名稱 |
---|---|
2012 | Lin, W. L.(林緯倫), Hsu, K.Y.(許功餘), Chen, H. C.(陳學志), 王震武, The relations of gender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different creativities: A dual-process theory account.,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vol. 6, 2, pp. 112-123, Aug. 2012 |
2012 | 張郁雯, 林文瑛, 王震武, 科學表現的兩性差異縮小了嗎?-國際科學表現評量資料之探究, 教育心理學報, vol. 44, 「多元族群與特殊需求者的教學與輔導」專刊, pp. 459-476, Aug. 2012 |
2011 | 王震武, 林文瑛, 林慧慈, 前科學啟蒙期兒童素樸實驗觀的萌芽──關於獨立變項與依變項的思考雛形之觀察, 教育與心理研究, vol. 34, 3, pp. 65-83, Sep. 2011 |
2011 | 王震武, 林烘煜, 曹峰銘、林文瑛, 「人觀」拼圖:它的概念架構、注意偏向與發展趨勢, 中華心理學刊, vol. 53, 3, pp. 255-273, Sep. 2011 |
2011 | 王震武, 林文瑛, 張郁雯, 科學教育有助於消除迷信嗎?──從思考統整層面所做的觀察, 教育心理學報, vol. 42, 42, pp. 467-490, May. 2011 |
2011 | 王震武、林文瑛, 林烘煜, 林慧慈、Johnson, B.T., When Low-Warmth Targets Are Liked:The Roles of Competence, Gender, and Relative Statu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99, 99, pp. 15-25, Jan. 2011 |
2010 | Lu, D, 王震武、黃智偉, Differenti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risk level based on autonomic nervous responses: The internet addiction hypothesis of autonomic activity,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vol. 13, 4, pp. 13(4), 371-378, Nov. 2010 |
2010 | 王震武、鄭昭明, 林文瑛, Thinking biases in searching for explanation: Plausibility bias and local coherence.,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 pp. 31-37, Jul. 2010 |
2005 | 王震武、林文瑛, 迷信思考中的解釋效果, 中華心理學刊, vol. 47, 1, pp. 39-60, Mar. 2005 |
2002 | 王震武, 升學主義的成因及其社會心理基礎---一個歷史觀察, 本土心理學研究(第17期), 17, pp. 3-65, Jun. 2002 |
1999 | 王震武、林文瑛, 教育觀的形成機制—壓力下的人性表現, 應用心理學報, vol. 1, 7, pp. 42385-, Dec. 1999 |
1998 | 王震武、林文瑛, 儒家的時代適應與「士大夫觀念」的魅影—敬答黃光國、熊秉真、李弘祺三位教授, 本土心理學研究, vol. 1, 10, pp. 195-232, Dec. 1998 |
1998 | 王震武、林文瑛, 刑罰與教化—中國人的素樸心理學分析, 輔仁學誌, 26, pp. 181-214, Dec. 1998 |
1998 | 王震武、林文瑛, 傳統與現代華人的士大夫觀念—階級社會的素樸心理學分析, 本土心理學研究, vol. 1, 10, pp. 119-164, Dec. 1998 |
年度 | 論文名稱 |
---|---|
2011 | 王震武、林珮瑀, 林文瑛, 王震武, 兒童公平觀念的發展, 第50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Oct. 15, 2011, 台中:亞洲大學 |
2011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林慧慈, 科學思考與科學學習:條件句推理能力的發展趨勢與教學效果, 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Sep. 02, 2011, 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11 | 王震武, 林文瑛, 蔡孟樺, 前科學啟蒙期兒童的因果推理:關於共變與混淆的思考, 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 Sep. 02, 2011, 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11 | 王震武、朱巧玲, 王震武, 林文瑛, Children’s performance of conflict detection, XII the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 02, 2011, Istanbul: Turkey |
2011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林慧慈, The effect of teaching reason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cience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n terms of gender differences, XII the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 02, 2011, Istanbul: Turkey |
2011 | 王震武、林慧慈, 林文瑛, 王震武, From local to global coher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inking,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gional conference, Jun. 30, 2011, Istanbul: Turkey |
2010 | 王震武、林慧慈, 林文瑛, 王震武, The Coherence of moral thinking from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Jul. 13, 2010, Melbourne: Australia. |
2010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林慧慈、林烘煜、陳建安, Competence makes a difference: Examin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social contexts, gender, and relative status on our liking towards a cold person.,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Jul. 13, 2010, Melbourne: Australia. |
2010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鄭昭明, Thinking biases in searching for explanation: Plausibility effect and local coherence.,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Jul. 13, 2010, Melbourne: Australia. |
2010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林烘煜、曹峰銘,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erception, 20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ul. 10, 2010, Melbourne: Australia. |
2010 | 王震武、朱巧玲, 王震武, 林文瑛, Development and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conflict detecting., 20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ul. 10, 2010, Melbourne: Australia. |
2009 | 王震武、洪國洲, 王震武, 林文瑛, 頓悟經驗對信念接受度的影響, 第48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Sep. 26, 2009, 台北:台灣大學 |
2009 | 王震武, 林文瑛, 林慧慈, 發展早期女生素樸實驗觀念之萌芽-關於獨立變項與依變項的思考之研究, 第48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Sep. 26, 2009, 台北:台灣大學 |
2009 | 王震武、蔡孟樺, 王震武, 林文瑛, 後見之明偏誤形成機制之探討, 第48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Sep. 26, 2009, 台北:台灣大學 |
2009 | 王震武、林文瑛, 王震武, 林慧慈、沈享民、史偉民, 條件句推理能力的學習、發展與兩性差異, 第48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Sep. 26, 2009, 台北:台灣大學 |
2008 | 王震武、林慧慈, 林文瑛, 王震武, 從發展角度看道德思考的統整程度, 第6屆華人心理學家會議, Jun. 11, 2008, 香港:中文大學 |
2008 | 王震武、靳瑞娟, 林文瑛, 王震武, 從發展角度看假說信念與偏好信念區辨力對自然科學學習的影響, 第6屆華人心理學家會議, Jun. 11, 2008, 香港:中文大學 |
2007 | 王震武、林慧慈, 林文瑛, 王震武, 從發展角度看道德思考的統整程度, 第46屆台灣心理學會年會, Oct. 06, 2007, 台南:成功大學 |
2005 | 王震武、林文瑛, 思考上的「尋求解釋」心向—但求言之成理與局部統整的心向, 第4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 Oct. 01, 2005, 中原大學 |
年度 | 書名 |
---|---|
2002 | 王震武, 林文瑛, 從台灣的教育環境看青少年的犯罪歷程, 台灣社會問題研究論文集, 2002/12 |
2002 | 林文瑛, 黃富源, 青少年的犯罪形成歷程的學校因素探討, 台灣社會問題研究論文集, 2002/12 |
2001 | 王震武, 體制中的人性-私立大學「治校體制」的考察, 新世紀大學教育, 2001/08 |
2001 | 林文瑛, 林烘煜, 張郁雯、陳學志, 心理學, 學富, 2001/01 |
國家 | 學校名稱 | 系所 | 學位 | 期間 |
---|---|---|---|---|
台灣大學 | 心理學所 博士 | 博士 | 1970.09 ~ 1986.07 | |
台灣大學 | 心理學所 碩士 | 碩士 | 1973.09 ~ 1975.06 | |
台灣大學 | 心理學系 學士 | 學士 | 1967.09 ~ 1971.06 |
經歷類別 | 服務機關名稱 | 職務 | 期間 |
---|---|---|---|
兼任 | 心理學系 | 兼任名譽教授 | 2018.08 ~ 2019.07 |
專任 | 校長室 | 召集人 | 2017.08 ~ 2018.07 |
專任 | 心理學系 | 教授 | 2017.08 ~ 2018.07 |
專任 | 通識教育委員會 | 執行長 | 2015.08 ~ 2017.07 |
專任 | 通識教育委員會 | 執行長 | 2014.02 ~ 2014.07 |
專任 | 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 | 院長 | 2014.02 ~ 2015.07 |
專任 | 心理學系 | 系主任 | 2007.02 ~ 2013.07 |
專任 | 心理學系 | 教授 | 2005.08 ~ 2017.07 |
專任 | 心理學系 | 教授 | 2001.08 ~ 2002.07 |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 教授 | 1984.08 ~ 2001.07 | |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 副教授 | 1979.08 ~ 1984.07 | |
輔仁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 講師 | 1976.08 ~ 1979.07 |